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复活”扬城记忆

扬州网-扬州晚报  2015-11-24 08:51

[摘要] 23日,市地名办召开了《扬州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征求意见稿)》专家评审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地名不应承载过多非文化的因素,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使地名文化遗产得到分类、分级和分层保护,坚持“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慎重更名,保证其历史文化内涵的传承,保护一方乡土的精神家园。

地名承载“城市记忆”

23日,市地名办召开了《扬州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征求意见稿)》专家评审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地名不应承载过多非文化的因素,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使地名文化遗产得到分类、分级和分层保护,坚持“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慎重更名,保证其历史文化内涵的传承,保护一方乡土的精神家园。

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的地名

属重大地名,一般不得更名

在《扬州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征求意见稿)》中,首先对扬州历史地名进行了定义,主要是指具有扬州区域特征和历史、人文价值的地名。具体标准为:1.具有扬州区域地理特征、语言特征、物产特征、行政区划特征的地名;2.史志典章中有记载、表述的地名;3.能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变迁的地名;4.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的地名;5.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地名。凡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年代比较久远的地名,都属扬州历史地名保护申报范围。

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编制范围主要分为七类,(一)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即山、河、湖、岛、泉等名称;(二)行政区域地名,即市、县级市(区)、镇(街道)等行政区划名称,以及社区、建制村等区域名称;(三)居民地地名,即住宅区、自然村落及地片、区片等名称;(四)城镇道路地名,即路、街、巷、里、弄等名称;(五)设施地名,即桥梁、涵洞、隧道、环岛、水库,以及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六)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即文物古迹、纪念地、历史文化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园林、公园等名称;(七)高层建筑物或者综合性大型建筑群地名,即大厦、商厦、广场、城、中心等名称。

经市政府批准公布的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的地名,均属于重大地名。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仍在使用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拆除或者迁移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地名所指称的地理实体的,有关部门应当事先会同地名主管部门制定地名保护方案。

我市曾恢复一批历史地名

“复活”扬州城市记忆

我市文史学者黄继林表示,地名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加强对历史地名的保护,制定“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已成当务之急。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地名都有悠久的历史,对传承历史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政部门将制定“扬州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收入这个名录的地名,都将受到严格的保护,不会轻易更名;提前做好地名规划,储备一套成熟的、社会认可的地名。“每一个历史地名都有来历和故事,有的地名已经传承上千年、上百年,就应该入选这些名录。制定保护名录、复活老地名,就是对历史地名的好保护。”黄继林说。

近年来,我们也恢复了部分历史命名,实现了文化的回归。

2009年,我市曾将地名工程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恢复了一批历史地名,以“复活”城市记忆。专家表示,启用和复制一批老地名,与“申遗”一样只是保护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传承扬州的悠久历史文化。

首批恢复的8处老地名均在老城区内,其中双东街区两处,国庆路南段两处,皮市街西侧一处,泰州路中段一处,还有两处在康山街北侧和皇宫广场东侧。老地名经恢复后,绝大多数将彻底颠覆现有的名称,除了马监巷、五福巷这两处恢复后的地名还依稀可见旧地名的影子外,其他六处地名,都与现在沿用的名称大相径庭,如“康山北街”恢复为“曾公祠巷”,“新华东巷”恢复为“福寿庭”,“崇俭巷”恢复为“多宝巷”,“新风巷”恢复为“马神庙巷”,“新民巷”恢复为“真君寺巷”,“保安巷”恢复为“报恩寺巷”。

已开展历史地名梳理和恢复

新地名将融入古代文化、名人故事

“扬州已经开展历史地名梳理和恢复工作。”市民政局地名处处长冯静介绍,除了之前对老城区8个历史地名进行了恢复外,去年也对瓜洲古镇的盐仓巷和石秀才巷进行了恢复,扬州对历史地名的保护走在了全省前列,新编的《扬州地名掌故》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名文化书籍。

近年来,扬州积极推进地名文化建设,用历史、文化、名人等要素命名地名,如夫差桥、刘濞桥、杨柳青路、鉴真路、阮元路、枫林路、伊娄广场等。

冯静坦陈,扬州在地名工作中用历史文化、名人来命名市区街道做得还不够。将对消失的历史地名进行挖掘整理,及时启用一批有内涵的历史地名。将收集整理出一批能反映扬州特色的词汇、人物作为地名命名的资料,适时适地命名地名。将会同市城乡建设局、文化局、文物局等部门,重点研究探索在道路、广场地名命名中融入古代文化,弘扬扬州名人故事。进一步充实扬州地名专家组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地名命名工作中的智囊团作用。

6年前,八街巷恢复老地名

2009年,市区曾恢复马监巷、五福巷、小五福巷、曾公祠巷、福寿庭、马神庙巷、真君寺巷和报恩寺巷等8个历史地名。

马监巷位于“双东”街区,南起地官第,北至东关街。马监巷是以明代监养马区的机构御马监设于此而得名。1965年更名为马家巷。

五福巷位于“双东”街区,南起东圈门,北至东关街。五福巷取福、禄、寿、喜、财之义。它源于巷口斜对面个园的“福、禄、寿、喜、财”五个大门而得名。1965年更名为五谷巷。

小五福巷位于“双东”街区,南起东圈门,北至五谷巷。意思与五福巷相同。1965年更名为五谷南巷。

曾公祠巷位于康山街北侧,南起康山街,北至羊胡巷。曾公祠巷以曾公祠而得名。1965年更名为康山北街。

福寿庭位于皇宫广场东侧,东起十巷,西至观风巷。福寿庭之北为阮家大院,为阮元告老还乡时住地。大院西南原建有一座高大厅房以收藏皇帝所赐“福”、“寿”等字匾、物品,厅房名为“福寿庭”。后福寿庭被大火烧毁。但福寿庭作为地名留传下来。1965年更名为新华东巷。

马神庙巷位于国庆路南段东侧,东接如意巷,西至国庆路。马神庙巷是以马神庙而得名,明代在扬州设御马监,为马神而立庙。1965年更名为新风巷。

真君寺巷位于皮市街西侧,东接皮市街,西至宛虹坊。真君寺巷由真君寺而得名。原巷口有圈门,圈门上嵌有“真君寺巷”石刻一块。1965年更名为新民巷。

报恩寺巷位于泰州路中段西侧,东接泰州路,西至石将军巷。报恩寺巷以巷内报恩寺而得名。1965年更名为保安巷。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扬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