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适应新常态狠抓大项目 扬转型升级捧出精彩成绩单

扬州网-扬州日报  2015-03-31 08:48

[摘要]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对故乡扬州这几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给予高度赞扬,他说:通过经济转型尤其是上海大众30万辆整车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城市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今年“两会”上,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对故乡扬州这几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给予高度赞扬,他说:通过经济转型尤其是上海大众30万辆整车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城市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转型发展结硕果。2014年,扬州的一组发展数据让人倍感振奋、倍感提气:全市GDP增长11%,人均GDP在苏中苏北率先超过省均水平;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95.19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位列全省第二;全市国税总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2.55%,在全省第七家突破20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达4196亿元,增长10.4%,总量和增幅均列全省第六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总量和增幅分别列全省第七位、第六位……

这一张“成绩单”,来之不易。其背后就是这两年全市聚焦基本产业、集聚创新要素、突出改革创新,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硬碰硬、实打实,以钉钉子的拼搏精神实现了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发展活力和动力,铸就了扬州再上新台阶的坚实基础。

发展改革无止境。在年初召开的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市委书记谢正义向全市发出新一年发展的“动员令”:坚持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一当当往前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建设,一件实事一件实事地去兴办,一项改革一项改革地去突破,干一样、盯一样、成一样。

聚焦基本产业、狠抓重大项目,扬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铸就转型发展的“压舱石”、“大块头”

去东关街体验民俗,到瘦西湖畔观看汉、唐、清三朝“穿越秀”;去个园看古时盐商如何发盐香包、供盐神、办堂会;到何园观看特色工艺灯展、欣赏扬州剪纸窗花艺术表演;去平山堂西花园寻古探幽,到双峰云栈领略“飞琼溅雪”美景……

羊年春节,扬州旅游唱了一场酣畅淋漓、满堂喝彩的“大戏”,各大景区人头攒动,游人如织,旅游迎来新年“开门红”:市区八家主要封闭式景区(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茱萸湾、凤凰岛、汉陵苑、双博馆)共接待游客45.61万人次,同比增长39.7%;市区主要星级饭店出租率达73.3%,其中初二到初四三天,主要星级饭店的出租率达到90%以上。

春节旅游红火,折射了全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两年,通过创新打造丰富的民俗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服务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古城扬州引得海内外宾朋纷至沓来。去年,扬州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主要指标增幅列全省前三位,2014年全市主要封闭式景区接待游客811.82万人次,同比增长29.24%;游客在扬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1.98天,同比增加0.15天。

旅游业的发展仅是基本产业快速崛起的一个“注脚”。从2012年开始,扬州举全市之力发展契合扬州城市特质,具有较好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具有较强带动能力和支撑作用,具有较大发展前景和较小市场波动的汽车、机械、软件和信息服务、旅游、建筑等五大基本产业。

“稳”就要靠基本产业这一“压舱石”,这也是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定海神针”。市委书记谢正义说,只有基本产业才能稳住全市经济的基本面和“大盘子”,基本产业是主攻方向和目标,必须坚持不懈地围绕基本产业做文章。为让“压舱石”更重更稳,市委、市政府分别制定了五大基本产业扶持政策,确保规划优先保障、土地优先供应、资金优先安排、人才优先支持、技术优先支撑。

而今,基本产业由于产销规模总量大、稳定性高和抗风险能力强,成为各类资本、重大项目投资的焦点和亮点,也成为扬州逆势而上、经济跃上新平台的基础和保障。数字为证:

去年,扬州五大基本产业全线发力,机械装备产业首次突破三千亿元大关,产值达3054.1亿元,增幅12.1%;汽车产业完成产值1135.8亿元,同比增长19.4%;建筑业实现产值2760亿元,旅游业实现总收入56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完成业务收入420亿元,增幅均保持两位数。

去年,扬州全年新开工的50个10亿元或1亿美元重大工业项目、4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中,基本产业占比达60%以上,新增就业3.5万人。

近三年,汽车、机械、建筑、旅游、软件信息服务这五大基本产业(总)产值或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7%、14.5%、15.7%、16.7%、46.7%;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之一;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三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

“稳”要有“压舱石”,“进”要靠“大块头”。基本产业腾飞,是几年来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结出的硕果。

农历羊年新春年味正浓,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二期项目现场已经热火朝天,不少机关干部天天到项目工地,建设者们人歇机不歇、天天赶进度,个把月的工夫,上千亩丘陵地就变成了“一马平川”,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总经理徐治勤说,二期项目动工后,上海大众发动机项目也将落户扬州,引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先进的发动机技术。

2月25日,春节长假后个工作日,扬州召开全市作风建设大会,市委书记谢正义号召全市:新常态、新要求要有新担当,全市上下要继续抓好项目建设,紧盯“54321”工作重点,既要敢于担当,也要稳当妥当,一一当当、稳健奋进。

正是有了这种一着不让、锲而不舍的精神,全市上下坚持“项目为王”,将抓重大项目作为各项工作的“头版头条”,一个个重大项目夯实了扬州基本产业的基石,也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在市财政局,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数据:2014年,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纳税达32.7亿元,成为全市一家入库税收超过30亿元的企业。市财政局负责人张彤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缺乏纳税十亿元以上的项目,一直是我市的“短腿”,多少年来,我们一直羡慕别人拥有“航母型”项目,现在我们梦想成真!

一个项目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撑起经济的钢筋铁骨。2014年全市列统的61个重大工业项目入库国税30.1亿元,增幅54%,占总增量的44%。

基本产业稳住全市经济的基本面和“大盘子”,也强劲推动了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抓好五大基本产业的同时,这几年,扬州以工业机器人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把现代食品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特色产业,按照集中整合的思路推进石化、冶金、船舶等基地型产业转型发展。

新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全市新兴产业势头趋好,预计完成产值520亿元,增长14.5%,其中新能源开票销售增长超过25%。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90亿元,同比增长1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9.1%,高于省均2个百分点;获得专利授权1700件,同比增长51.9%。服务业保持平稳,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增长5.3%……

聚集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扬州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创新体系,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1月20日,扬州“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站在韩国首尔举行。在这场科技产业合作交流会上,三星、现代等20多家韩国著名企业及部分大学代表到会,市委书记谢正义在主题推介中向与会嘉宾发出热情邀请:扬州是一座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城市,欢迎更多韩国企业到扬州考察,在各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是扬州坚持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的又一大手笔。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2013年初,市委、市政府推出“科教合作新长征计划”,像招商引资一样招院引所、招才引智。两年来,我市“科教合作新长征”的足迹遍布了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哈尔滨、南京、杭州等科教资源比较密集的城市,与中科院及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国内排名前十的理工高校,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三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是“科教合作新长征计划”的升级版,该负责人说,欧美、日韩、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是全球创新元素、智力资源为密集的地方,今年,我市将在继续精耕国内创新市场的同时,全面实施“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加强与世界科技源头和创新高地的对接,推动国际先进科技资源向扬州集聚。该负责人说:从“新长征”到“远征”,这说明扬州更加重视用世界眼光推动国际科技资源集聚。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攻坚阶段的扬州,企业创新需求大、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科技促进实体经济转型迫在眉睫。而今,在科教合作的引领下,企业不断上演着技术创新的好戏:

牧羊“独霸”粮食饲料机械产业,每两台粮食饲料机械中就有1台出自牧羊;亚威在国内首创开发了成套数控装备生产线项目,成为国内锻压机床行业中登陆A股市场的企业;扬杰电子通过研发旁路二极管、高端gpp芯片等高价值产品,完成从平凡加工企业到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的“华丽转身”;新扬科技推出航空军用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之一的聚乙烯纤维产品,迅速在高分子材料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宝胜集团开发的第三代核电用特种电缆服务于世界首座第三代核电机组。

……

在这些科技项目的带动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连续两年保持30%以上快速增长。去年新开发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54个,列全省第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3.6%,有力支撑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软件信息、船舶制造等支产业的“调高调优”。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通过“科教合作新长征”促成校企科技合作1000余项,实施协同创新项目912项,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500多个,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科教资源和创新要素加速向扬州集聚。仅2014年,就汇聚了清华大学、微软、飞利浦等名校名企的研发中心、创新中心78家,清华大学扬州智能装备科技园、东南大学科技园、扬州大学科技园等正式开园。

适应新常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更迫切呼唤着大量创新人才的涌现。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坚持“兴城先兴人”,推动“新人才、新产业、新城市”互动并进,集束式地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培育办法:围绕金融、住房、子女教育等六方面制定了“6+1”人才政策,出台《英才培育计划》、《加快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办法》、《金融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实施办法》、《市区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资助办法》、《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保障实施办法》、《加强高层次人才健康保健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同时大力实施省“双创”人才计划,市“绿杨金凤”和博士集聚计划……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一个个政策的出台,2013年,扬州籍学生升入中专和高等院校就学40949人,中专和高等院校来扬就业48978人,首次实现人才净流入8029人,2014年,人才净流入继续扩大。2014年,全市共引进5个省科技创新团队、86名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人才,均居全省前列。

项目发展需要平台、需要孵化。2013年,国家科技部批复扬州广陵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钱东介绍说,由省级孵化器升级为孵化器后,区域影响力更大,获取的创新资源更丰富,能有效集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来扬孵化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陵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升格“国”字号,是近几年扬州载体质态提升的一个缩影。这几年,扬州加快推进科技产业综合体等载体建设,重点发展以办公室为载体的软件信息服务业、以实验室为载体的研发产业和以工作室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近三年新建23个科技产业综合体,在建面积330万平方米,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9人,省“双创”人才、博士人才96人,创新团队9个,本科以上人才3448人,在孵企业521家。

园区是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这两年,我市积极推动创新型园区建设,推动扬州高新区创建高新区,生态科技新城、高邮湖西新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建成了半导体照明、汽车及零部件、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等8个特色产业基地和液压装备、绿色照明等10家省级科技产业园。

突出创新改革,这几年,扬州改革大戏不断,为经济转型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城市发展形成强大合力

3月23日,一个消息让扬州市民兴奋不已,当天新江扬大桥通车,这意味着过不了多久新万福路将基本贯通。未来,市民从西区邗江路出发,穿越瘦西湖隧道,避开交通拥堵的文昌路,到达江都区预计在半个之内。

作为扬州主城区与江都之间重要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全长约9.6公里、总投资20多亿元的新万福路工程自2013年开工建设后,就一直备受关注。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城建控股集团在市场上融资。

城市发展、民生改善需要大项目、大工程,需要办大事、办实事。然而,大项目、大工程需要大资金,如何解决资金难题?近年来,根据区划调整后跨区工程和连淮扬镇铁路等工程建设投入量大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地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整合了100亿元政府资金注入,组建了城建控股、交投、金融投资、水投、教投、名城、文化发展等10个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并分别明确其主业、改革重点任务和承担建设的重大项目。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扬州改革创新的精彩之笔,这两年,扬州还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推动市属企业与中化国际、中航工业、中海运等央企战略重组,书写了一个个精彩的转型故事。

新常态绝非一马平川,新常态呼唤新作为,如何才有新作为?市委书记谢正义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坐不得、等不得、慢不得,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抓紧研究、做实方案、加快实施,以抓案例促改革任务落地,以抓重点促改革整体推进。

面对转型发展的爬坡过坎,扬州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进一步增强转型发展动力,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效益。

“‘2号文件’明确规定,对企业首次违规只给予批评和提示,请问唐局长,对于罚或不罚如何界定?”去年年底,扬州首次启动“百企问政”活动,市经信委、公安局、物价局、工商局、政府办部门负责人接受100家企业代表的现场“考问”,活动以电视、网络直播的形式聚焦“2号文件”落实情况。

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去年年初,全市出台以服务企业为主要内容的“2号文件”,一年下来,以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备案公开为倒逼,确保企业“安静生产”、控制对重点企业的参观考察、推行“首违不罚”和“容期整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等举措真正落实、全面量化。加大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力度,全年公开办件信息11685件,把全市9900名执法人员基本信息、照片全部上网,接受社会监督,特别是在率先公开涉企重大处罚决定书和执法检查信息,累计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258份、涉企执法检查683次。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经优化后的并联审批时间由2013年平均99个工作日缩减到目前的77个工作日,提速达20%以上。

一连串改革“组合拳”,进一步净化了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不越位,不干扰,不为企业发展设置人为障碍,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市场主体的充分尊重和理解。”江苏牛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群信说,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发展环境好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就会更足,“成绩单”才会更漂亮。

过去是拼资源、拼政策,现在是拼环境、拼服务。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张颢瀚认为,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条主轴,以经济体制改革来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进而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打造引领新一轮发展的环境优势。

“很多人没有想到,政府职能转变得这么快,简政放权放得这么彻底。”扬大经济学博士吴进红感慨说,政府正以简政放权为先手棋,精心布局政府职能转变这盘大棋,以政府权力的“减量瘦身”来收获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

提升服务更要规范权力。2012年12月23日,扬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强化对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直接分配财政资金、直接接触工程建设“三直接”环节和人员的监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制度规范行政行为,经过两年的推进落实,在全市、全省乃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土地出让环节操作规范还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日前,市委常委会研究并审议通过了《2015年“三直接”新十大环节操作规范》,至此我市已经连续三年制定十大环节操作规范,权力运行的“嚼子”越套越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操作流程越来越规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扬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