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80后而立之年的住房之惑:啥时我们才能有房?

新华网  2011-11-28 14:48

[摘要] 又到金九银十,中国各地房市却没有了往日的繁盛。“金九”第三周,北京、深圳、广州等主要城市新建商品房交易均呈成交量低迷、房价趋稳态势。

又到金九银十,中国各地房市却没有了往日的繁盛。“金九”第三周,北京、深圳、广州等主要城市新建商品房交易均呈成交量低迷、房价趋稳态势。

专家预计,按这一趋势发展,褪色的“金九”之后,市场也难以迎来像样的“银十”。

拐点将至?房价回落?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对于已经或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中国“80后”们来说,谈及房子始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9岁的佟英来自河北承德,在北京已经打拼了七八年,自己经营着一家公司。即将到来的30岁对她而言,只是在大都市继续顽强奋斗的又一年。她说,“三十而立”对自己而言只是一个梦。

“三十而立”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后人对这句话的一种解释是,人到30岁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了。而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这句话大多数时候被很直白地理解为“30岁,该立业成家了”。

对于年收入10多万元的佟英来说,无论面对公司运作的繁忙,还是赡养父母的压力,她都能坦然应对。唯独提到房子,“无力感便开始蔓延”。

“我一直在拼命攒首付,但房价不断高涨,5年内在北京郊区买房的梦想依然很远很远。”她说,至于成家更是没时间和精力去考虑。

其实,相比很多还“漂”无定所的同龄人,佟英至少在北京已有了一方空间。她位于北京南五环房山区的工作室兼居所,面积160平方米,月租3000元。

不过在佟英看来,那只是一个“冷冷的空间,而不是家”,因为“不属于自己,没有归属感。”

这同样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观念。即便是曾被认为务实率直、个性鲜明的“80后”们,在面对“家和房”的问题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纠结,不知不觉中加入所谓的“刚需”队伍。

在北京中关村经营电脑耗材的河北人马纪迅刚刚过完31岁生日,早已结婚生子的他虽然没经历“婚必谈房”的痛苦抉择,但始终并不认为自己有个完整意义上的家。

和佟英有所不同的是,当年抱定“要在城里有套房”念头的马纪迅如今有些动摇,“辛辛苦苦攒了60多万,北京的房价再怎么降,这些钱也就够付个首付,回老家买一套房还有富余,得好好合计合计。”他说。

这意味着要么继续在北京的租房生涯,要么重新规划自己的事业版图。

在深圳一家国企工作的葛琳面临同样的选择,“虽然工作很好,但高房价让我左右为难,担心大城市的吸引力抵不过住房压力,需要重新规划人生。”

已经有“80后”选择了撤出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实现事业的小有所成。逃离“北(京)上(海)广(州)”一时成为时髦语。

刘恩凯从老家武汉转战贵阳已经3年,并打算定居于此。“这里郊区的房价每平方米6000元左右,还算便宜,城里的就不敢想了,都是上万的。”他说。

刘恩凯的想法很简单: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如果给不了女方房子,就不能算成家立业。但现实的压力是他的买房首付还差10多万元,想在而立之年承担起男人的责任,这部分压力或许要转嫁到父母身上。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父母为孩子买房就像是天经地义的事。重庆女孩蔡杨现在就不用为房子的事情犯愁,在她研究生还没毕业时,父母就为她在重庆南坪购置了一套110平米的房子。

“虽然没有买房的压力,但‘啃老’给我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大,觉得对不起二老。”她说。

在同为“80后”的外籍教师李安娜看来,这些压力甚至在更年轻的“90后”身上都能感受到。“很多学生跟我说买不起房子,有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买套房子。”她说。

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李安娜现在四川大学担任英文教师,她说:“美国房价也很高,但对我来说应该不会是负担。因为我从来不把拥有一个房子看得十分重要。我会享受人生与工作。”

北二外马其顿籍留学生依明告诉记者:“在我的家乡,要工作十几年才能考虑这些问题,很多年轻人毕业后都是和家人同住,或自己租房。”

“住房问题对人生影响究竟有多大?主要还是看心态。”老家在河南南阳的张丽面对这个问题,显得比同龄人轻松。毕业于首都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她目前在北京一所中学担任体育老师,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中。

尽管宿舍比较简陋,但便宜的租金让她少了很多负担,她把钱投资于其他方面,自认为过得充实、轻松与幸福。

不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也让一些“80后”能够相对坦然地面对“租房”。年近30的邓小翠大学毕业后换了6、7家公司,先后转战上海、深圳和重庆3个城市。

“我已经习惯租房,年轻人应该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寻找更多机会,而不是被房子所拖累。”她说。

年轻一代的住房困惑甚至成为中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年轻人不必急于举债买房,而是先租后买,等到了有一定成就时再买房。

回国休假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大四学生、北京女孩葛叶芃对此颇为认同,但她同时认为国内的房屋租赁市场还亟待规范,公租房建设也需要加快脚步。因为“现在租房选择的余地还是太小,刚毕业就面对高额的房租,压力也确实挺大。”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继续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公租房建设,加快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其中,新就业无房职工将是公租房的重要服务对象。

“希望毕业后就能赶上这样的好机会。”葛叶芃说。

 (来源:新房网)购房心态

70后:咱是房奴代

 1974年出生的王女士,大专毕业后当了两年的教师,后又下海经商,再后来回归本职干起心理咨询师。2002年,王佳在成都拥有了自己的套住房,现在正准备换个大房子。“我们完全算得上是"房奴"代。”王佳觉得,70后是个不上不下的年代,“风光不如老三届,牛气难抵暴发户”。也正是因为如此,不知不觉中成就了买房事业,当上了房奴代,“我们这一代先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买房子,过了几年就发现而立之年恰逢房价看涨,手上的房子已成了自己的一笔财富,于是有人便开始炒房了。”

和80后相比,70后无疑是幸运的一代,他们不但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主流中坚力量,而且赶上了最后一波福利分房的好日子。对于70后来说,买房子似乎是一种顺理成章,就像结婚生子一样,到点就该办了。相对目前的楼市,在70后大规模买房的时候,无论开发商的实力、产品、设计、规划还是理念,和现在都相差甚远。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70后购房时对房子的认知,是无法和现在的80后相比的,“摸着石头过河,差不多就可以了”,或是当时购房的一种常态。

80后:我要当房奴

看着现在的房价,70后理当为当年早买房而“偷着乐”,却苦了80后。2010年,80后三十而立,大多数人都面临结婚生子的压力,因此房子就成为了头等大事。然而,80后购房群体有别于其他年龄层的消费者,他们想买房但经济实力有限,能够承受的房价不高。君不见,天涯、猫扑等论坛上经常会出现80后发出的“我想当房奴”、“大家每人捐我一元钱,我想买房结婚”等令人啼笑皆非的帖子;在此次调查中,70.5%的80后认为“90后涌入购房大军的现象”是因为“90后的爸妈有钱”。细细的品味,不难体会80后买房的辛酸。

身为80后,成为房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在这主动选择的背后,是80后相比70后,相比他们的父辈,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因此,对于当下经济状况和楼市的了解,甚或是他们的本能反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80后尽管根基并不深厚,但是他们可能对于买房子更加积极、更有热情。

因此,如果身为80后,却不会理财,不会投资,不会置业,那简直要被同龄人鄙视为“OUTMAN”。埋头苦读、拼命傻挣的年代已经结束,80后趁着这波经济飞速发展,物价上升的浪潮,深谙“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之道,投资的小算盘打得花花响。

买房作为理财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最为80后所熟悉,对于他们来说,买房不仅仅意味着刚需自住,还肩负着投资保值的功能。对房子、楼市的研究,就是对荷包负责,对自己负责!80后也因而成为房地产“砖”家,对于大到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小到品牌房企房价户型,样样都能说出点门道。

不信?和80后比比吧。

90后:亲,我不要你做我的房奴

调查显示,36%的90后希望在1年之内买房子,其中还包括不少正在读大学的90后。当80后还在为房子愁眉不展的时候,90后已经悄然杀入购房大潮。成都商报记者在调查报告中看到,大多数准备买房或者已经买房的90后,不管按揭还是全款买房,基本都是父母埋单。最终“愁房”的不是他们,而是身后的父母。“90后还没有形成自我家庭观念,因此他们注重户型及自由地表达。”心理咨询师王佳分析说,调查报告显示,59%的非90后认为90后“很少”有能力自己买房,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21岁的Sally,放弃了父母在老家宿迁安排好的工作,因为爱情选择留在苏州和男朋友一起打拼。在正值“少年不识愁滋味”青春年华的90后中,爱情对于他们来说是至高无上的,加上暂时并无来自生活的压力,因此90后在回答“如果你是90后且已经决定购房,是神马力量逼的”这道题时,仅仅有21.0%的人认为是“对象逼的”。于是,遵循“爱情”原则的90后女生们才创造出了走红网络的语言“亲,我不要你当我的房奴”。

购房能力

70后: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总的来说,大多数的70后对于房子这件事都带着一种“胜利大逃亡”的心态。

上世纪90年代,福利分房逐步取消,商品房开始走向市场,部分敏锐的七零后便早早抓住了这一机会,几万块钱便能买下一套不小的房子,到二十一世纪初,房价开始探头,已经工作了多年的他们已经有能力换到新式住宅。然后,有投资头脑的人开始购买第二套、第三套房。“当时我很恐慌。”诸葛江(化名)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我还排着队等单位分房子呢,突然就听说没了,而且以后都没了。”于是他通过亲戚朋友东拼西凑了十多万元,买下了套房。到2003年换房的时候,这套房已经涨了近两倍,诸葛江果断出售。到现在,诸葛江拥有三套房子,总面积超过了200平方米,房子对他来说不再是问题。

70后里,像诸葛江这样的人很多,作为当今社会中的顶梁柱,他们早早完成了自身的积累,完成了房子的升级换代。

80后:父母+自己

1983年出生的陈奇(化名)现在是一个标准的“房奴”,他有一套需要月供三千多元的房子,接近了100平方米。

陈奇算得上中产人群,有一份月入万元的工作,他没有什么还贷的压力,但是又无法提前还款。“我们在老家本来有两套房子,为了给我在成都买房,家里卖掉了一套,结果只够给个首付,面积只比卖掉那套的一半大一些,真是有点想不开呀。”陈奇说,他现在很纠结,他和女朋友已经准备结婚,因为怕被“限购”,他们想在结婚前用女友的名字再买一套,但是这样的话,婚后的生活压力会更大。如果现在不买,等到婚后再来购买,又怕到时候的价格伤不起了。

除了纠结,还是纠结。

90后:从父母手中接过“按揭棒”?

张嘉怡(化名)是今年的毕业生,她现在还没有房子,但是可能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她就会成为不多的90后业主中的一员。

“家里跟我说,好像现在房价有松动了,想给我上买一套,就算小点,以后再慢慢换。他们说房价长期来看肯定还要涨,现在先买一个不得亏。”张嘉怡的家庭是普通的双职工家庭,年收入不超过十万,供她读大学也花了不少钱,所以也无法拿出全款来购买,哪怕是位置较远的小户。“我刚刚才开始工作,他们就要我开始还房贷,我一个月才那么点点钱,还了贷款怕就要用掉一半,那我生活咋办?莫非我从现在开始就要当房奴?”张嘉怡说还想享受生活,想要漂亮的衣服和化妆品,想在每个周末和朋友一起吃甜品晒太阳,但是如果父母给她买了房子,这些可能就只有成空想了。“我想等我工作久一点,工资高一点再说!”张嘉怡悄悄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她正在想对策,想一个阻止父母给她买房的对策。

根据调查问卷反馈,有接近一半的90后现在没有购房打算,对于已经有了房子的同龄人,还有一半人表示出了“哥很淡定”的看法。

购房选择

70后:户型、朝向、公摊,当时真没概念

“当初我买房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其他的,只是考虑了一个因素,就是能住人。”70后的孟先生,大学毕业到成都,转眼间工作已经15年了。谈起购买套房子的经历,孟先生坦言,当初爸妈催促结婚,没有父母支持,自己积蓄有限,2003年时看到一套小户型就买了。“说实话,这套小户型住了两年以后,我和太太就换了房,太小了,户型设计又不合理。”

孟先生的购房经历或许可以作为众多70后首次置业时的一个缩影没有父母的支持,仅靠自己在城市打拼。他们买房的时候,房地产这个行业刚刚兴起不久,对于如何买房、买什么样的房,几乎是一无所知。“什么户型、朝向、公摊,当时我们对这些几乎都没有概念。”“那时候买房,真的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后来,房地产业发展越来越快,各种资讯也越来越多,我之后的换房也就考虑得更全面了。”已经拥有三套房产的孟先生,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购房的专家,购房心得更是一套又套的。

成都商报记者走访的70后中,有人把买房子视为投资,有人视为享受,有人则将其视为子女的未来保障……概括起来,他们不是最看重房子的居住功能,而是其他效益。

80后:想要小孩了,得换房啊

“买个房子好结婚,够两个人住就行。”1982年出生的屈明超如是说。2006年,小屈和女朋友张雨伞在经历了漫长的看房比较之后,在巷上生活馆购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2008年,两人搬进了新居,不过从去年开始,考虑到想要小孩的问题,小两口就感觉到房子需要更新换代了。小屈说,周边的朋友和他们的情况大同小异,几乎都是面临换房要求。的80后,已经步入三十而立的年纪,他们的购房需求,也向70后看齐,但大部分80后还在为解决刚需问题努力。

90后:实用和个性都很重要

在参与调查的90后中,48%将房子的实用性放在了首位,36%的则更喜欢个性时尚。“很多人对90后有误解,以为我们都追求非主流之类的,实际上我们买房子虽然也追求个性,但更强调实用和方便。”90后吴莹认为,90后相较于70后、80后,在生活压力上不会小,但在买房问题上,看了众多70、80后的买房现状,有了更多的参考,在买房时除了考虑个性也会考虑未来的需求。“我们买房子的时候,更多是看实用性和安全性,个性的部分在装修时再去表现。”已购房的胡静怡,当初在选择的时候,也去看过一些精致、个性的小户型,但是后来考虑到以后父母要过来住等因素,最终选择了中规中矩的套三。“不过,这并不代表个性对我不重要,在装修的时候,我们会更强调个性化。”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扬州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